江苏节能网

 

搜索

欢迎投稿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欢迎订阅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入编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诚邀广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地址:南京市苜蓿园大街52号      E-mail:jsjnw@jsjnw.org


版权所有:南京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1001093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

 

节能详情

全国统一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提速

作者:
来源:
中国能源报
浏览量

8月1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完善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机制,建立健全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完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机制四大重点任务,并首次明确了各任务的重点牵头单位。

《方案》规划,到2023年,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部门协作机制基本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初步建成。到2025年,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统计基础更加扎实,核算方法更加科学,技术手段更加先进,数据质量全面提高。

“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由统计的指标、核算方法、统计口径以及统计核算平台等构成。《方案》要求尽快规范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对于碳市场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其中,如何统计、核算碳排放量,不同行业间碳的统计口径如何统一、调整是关键。”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主任曾鸣表示。

亟待统一规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于去年7月正式成立,为何至今统一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还未建成?在此过程中,全国碳交易又是如何进行的?

“当前,全国碳交易市场只包括电力行业板块,鉴于电力企业均为国有,碳排放量易于管理,核算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

“虽然纳入碳交易试点的省市,在国家有关部委公布的《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温室气体统计与核算体系,但各套统计与核算体系之间并不完全兼容。其次,不同试点碳市场覆盖的行业不同,纳入的温室气体不同,标准不统一,覆盖的行业面也比较有限,亟需建立全国统一的统计与核算体系。”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孙永平表示。

“此次《方案》提到,要完善行业企业的碳排放核算机制,除电力外,还囊括了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从核算范围上进行了扩充完善。”林伯强表示,“此外,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的统一,也将解决此前因各地核算标准不一所造成的不公平现象。”

林伯强进一步表示,“统一的核算体系建成后,一方面可对各行业进行摸底,了解各行业的碳排放量;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各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提供基础依据,方便制定各行业配额量。”

明确牵头部门

那么,如何建立统一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当下又面临哪些困难?

“事实上,建立统一的统计与核算体系早已被提起多年,但彼时国家对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电力输入输出等相关基础数据的统计责任尚未明确。如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均出台了一些参考性方法,但并未建立起全社会的统计和核算体系。”孙永平表示,此前,碳排放数据并不由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等多个部门都会有部分统计数据,使得数据之间会有交叉、重复或不一致。

此次《方案》指出,将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明确有关部门和地方对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电力输入输出等相关基础数据的统计责任。这明晰了部门间的权责,为后续“双碳”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此外,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有效和核算精确度都是困扰碳排放数据质量的难题,其中,排放因子是碳排放统计核算的重要参数。“尽量将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做得越详细越到位越好,使用环节越简单越好,这样既可以减少企业的核算的成本,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数据造假。”孙永平表示,《方案》明确指出,由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牵头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为碳排放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瞄准国际化方向

今年6月,关于建立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草案的修正案在欧盟理事会获得通过。该欧盟碳关税提案最终明确于2027年正式实施,将2023-2026年定为过渡期。纳入行业除原草案规定的钢铁、水泥、铝、化肥和电力外,还新增了有机化学品、塑料、氢和氨。为此,我国要建成能获得国际认可的全国统一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迫在眉睫。

曾鸣指出,中国的碳市场发展,需要将能源保供、能源经济、能源降碳三个目标协调好,达到有序降碳。而这种协调,需要在未来的历史长河当中不断的进行动态协调,因此统筹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统一的核算体系建设,重点是要在国内市场打好基础,使得碳交易透明有效,将碳成本计算到整个产品的产业链当中去。只有将自身碳排放体系明确清楚,建成获得国际认可的核算体系,才能在面对如欧盟的碳关税政策时有迹可循,避免国际贸易打击。”林伯强表示。

孙永平也表示:“碳排放统计和核算体系的统一需要有国际视野,既要坚持中国特色,也要符合国际的标准规范。碳排放不仅仅是一国的事,因此我国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的开放碳排放统计体系。这样才能够让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拥有统一的接口,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国际规则。”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