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节能网

 

搜索

欢迎投稿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欢迎订阅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入编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诚邀广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地址:南京市苜蓿园大街52号      E-mail:jsjnw@jsjnw.org


版权所有:南京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1001093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

 

节能详情

上线一年,全国碳市场成绩亮眼、未来可期—累计成交量近两亿吨、市场配额履约率达99.5%以上……

作者:
李禾
来源:
科技日报
浏览量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运行一年来,累计参与交易的企业数量超过重点排放单位总数的一半,市场配额履约率达99.5%以上。

我国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8月10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的每日成交数据显示,当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收盘价58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49%。截至8月10日收盘,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1.95亿吨。

全国碳市场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线运行,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全国碳市场正式运行一年来,累计参与交易的企业数量超过重点排放单位总数的一半,市场配额履约率达99.5%以上。

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碳排放权交易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相对于行政手段,具有减排成本较低、可为企业减排提供灵活选择等优势。国际实践表明,碳市场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碳市场可以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金流入自愿减排企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保护补偿。建设统一的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是促进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低碳化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是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赵英民说,自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整体运行平稳。在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的前提下,全国碳市场实现了对高效机组的激励和对低效机组的约束,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和减碳能力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北京冬奥会上,“张北的风点亮了北京的灯”。河北张家口所在的坝上地区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和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张北地区的风电、光伏发电等多种能源连接交汇,让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上首届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

作为冬奥会绿电的建设者之一,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京能集团)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同时,对公司300兆瓦级以上机组全部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超低排放机组容量占比超过96.3%。这些措施不但使单位发电污染排放保持降低的势头,而且实现了碳配额盈余。2021年,京能集团下属14家企业被纳入首批碳排放履约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名单,京能集团全年碳排放履约总量1.36亿吨,碳市场交易1052.61万吨,盈利4.5亿元。

“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我国通过市场机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将碳减排责任落实到企业,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有效发挥了碳定价功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说,全国碳市场已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

已初步构建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

“全国碳市场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赵英民说,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了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方案;建立了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核查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了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等管理规定以及一系列技术规范;建成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和温室气体排放报送系统;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加强执法保障和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提升了碳市场参与各方的业务能力。“上述措施为全国碳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赵英民强调。

“碳市场的运作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经济与减碳的双赢至关重要。”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教授指出,目前全国碳市场的表现并不足以反映其潜力,未来其还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蓝虹说,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交易率较低,是由于进入碳市场的只有电力一个行业。而碳交易市场活跃度依赖于交易主体之间的碳减排成本差异,只有较多行业进入,才能增加减排企业成本之间的差异,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同时,碳市场金融化不足,市场产品体系比较单一,只提供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碳期货等衍生产品还没有开展交易,碳市场尚未发挥出金融推动扩大交易范围和交易额、调动市场活跃度的能力。

“全国碳市场从无到有,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李高说,全国碳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市场作用发挥尚不充分,碳排放数据质量有待提升等。

将逐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电力行业是我国最大的碳排放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蓝虹说,电力行业也是首批进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但在其他生产制造领域,碳排放也不容忽视。而强制性碳排放交易,可以满足大型排放源碳排放交易的需求;同时,中小型减碳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也需要通过交易获得合理的回报,这样才能解决因激励不足导致减碳供给缺乏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近10年来,国内不断发展建设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成为了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为解决减碳供给缺乏的问题做出了有益探索。2021年,河南郑州市引入了基于地热能的空间供热系统,取代了传统的燃煤锅炉供热。该地热供热项目可为88.13万平方米的新建住宅楼提供地热,总供热负荷为440.65兆瓦。作为新兴技术,地热供热成本高,市场价格不占优势。该地热供热项目引入国际资金,获得了国际自愿减排黄金标准认证,供热企业也成为减碳供给者。河南郑州市的地热供热项目减排计入期为5年,经认证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243.53万吨,供热企业因此获得了8342.12万元的卖碳收益。

为做好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的基础准备工作,生态环境部已连续多年开展钢铁、有色、建材、石化、造纸和航空等高排放行业的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和核查,构建了上述行业约7000余家企业2013—2020年的碳排放数据库。

根据《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生态环境部正在研究制定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的配额分配方案。

“下一步,全国碳市场将坚持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定位,持续强化市场功能建设,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李高说,生态环境部还将持续推进建设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完善配套交易制度和相关技术规范;完善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全国碳市场监管平台,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征信惩戒管理机制等,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推动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