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节能网

 

搜索

欢迎投稿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欢迎订阅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入编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诚邀广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地址:南京市苜蓿园大街52号      E-mail:jsjnw@jsjnw.org


版权所有:南京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1001093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

 

节能详情

碳中和与煤炭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十二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发言摘编

作者:
来源:
中国能源报
浏览量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

积极做好煤炭大文章

能源是经济运行的血脉,也是经济走势的晴雨表。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转型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能源行业正处于低碳化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正加速构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保障能源安全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前提,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必须统筹能源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筑牢安全底线。

煤炭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量消费总量的56%,煤电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60%以上。长远来看,煤炭在能源供应中依旧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迫,对我国能源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要妥善处理好煤炭减量发展与兜底保障之间的关系。

要积极做好煤炭大文章,坚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深化煤炭行业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优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保障能力。要推动煤炭科技创新发展,加大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关键技术和成果转换力度。要促进煤炭市场平稳运行,推动煤炭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煤炭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消费信息共享机制。

要着力建设绿色矿山,推动矿区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大力推动煤炭从燃料向原料转变,促进行业转型。

(杨沐岩/整理)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

“双碳”目标下要正确认识“煤炭安全区间”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能源原料,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煤炭产量累计达980亿吨,为我国提供了约70%的能源,支撑了国民经济生产总值9%的增长。未来,在推动能源转型发展过程中,煤炭还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兜底保障作用。

近年来,煤炭行业坚持自我革命,持续探索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需要兼顾自然条件、开发的难易程度、生产消费成本以及运输存储条件。加强能源安全的预测预警、科学定量,是煤炭行业面临的现实和紧迫问题。

煤炭安全区间是一个动态区间,其含义是煤炭行业在能够健康发展且保障供应的前提下,拥有成功的开采技术和合理的开采成本,可兼顾宏观调控周期与地缘政治等因素,是践行环境友好、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围绕煤炭安全区间,需要对以下几个命题进行研究:

一是保障短期和中长期目标,正确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短期目标是开采煤炭探测机会,中长期目标在于降低煤炭上限,缩短煤炭安全区间长度。

二是研究在不可预知的风险下实现自主可控。如煤炭完成兜底保障任务的临界值是多少,煤炭建设基数是多少等。

三是根据煤炭储备建设和动态关系,研究多角色、多用途、多梯度的储备能力建设。

四是综合考虑调控周期、政策惯性及灵敏度影响。其中,灵敏度影响尤为关键,同时还需要研究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建立评估模型,提供政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仲蕊 杨沐岩/整理)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保障能源安全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来寻求最优解,即坚持能源安全可靠性、清洁低碳生态性,以及效率和效应的经济性。要独立自主把握能源供给和消费,无论何时,能源安全保供都是我们永恒的要求。

同时,能源低碳发展是文明进步的时代要求。过去,能源发展首先讲可靠性,其次是经济性,最后才是环保。现在,环保要求在能源发展中的排序已然跃升,并增加了对生态环境、温室气体控排问题的思考。

煤炭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追求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经济智能,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制度改革和技术创新来驱动产业水平不断提高。煤炭工业要支撑能源又好又快转型,在此过程中,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必然趋势,能源转型的过程必然是煤炭和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随着技术进步,煤炭和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的模式可能发生变化,但一定会沿着更节能、减污、降碳的思路发展。因此,煤炭工业在支撑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过程,也在探寻自身新突破、找到新场景。

当今社会,低碳化和数字化已成各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在新时代,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数字技术支撑,沿低碳化方向发展。

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升级,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二要狠抓煤炭利用。三要利用煤矿和煤矿生产的关系,充分利用矿井余热。四要延伸煤化工,提高煤炭作为化石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五要提高煤炭原料化利用水平。六要充分发挥煤炭作为支撑能源的基础作用,支撑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发展。(林水静/整理)

晋能控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王德璋:

坚定不移走好煤炭“减、优、绿”之路

针对“双碳”目标,晋能控股集团编制完成了《晋能控股集团碳达峰碳中和5-10年发展规划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晋能控股集团碳达峰碳中和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并根据企业运行实际情况,边修改完善、边整改推进,狠抓扩容提质、科技兴企、安全强基、增产保供、生态修复等5方面重点工作,坚定不移走好煤炭“减、优、绿”之路,为新形势下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积累了可借鉴和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一是扩容提质,提升煤炭开采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高绿色开采水平。提升先进产能占比,加强先进产能建设;实施精品战略;优化产品结构;着力提质增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产能核增。在68座矿井99个放顶煤优化了放煤工艺。

二是科技兴企,实现创新方式的变革。2021年,共建成3座智能化矿井、145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48个井下无人值守变电、62个无人值守水泵房等。建成塔山、同忻两座5G全覆盖矿井。

三是安全强基,推动企业向本质安全发展。

四是增产保供,坚持节能减碳和能源保障相结合。2021年四季度完成电煤保障任务5057.2万吨,完成率104.3%,完成量、完成率两项指标居于全国前列。

五是修复生态,将“百里煤海”变成“百里绿海”,晋能控股集团不断加强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调控制。(林水静/整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

加快推动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做好煤炭与新能源相融合这篇大文章是必然选择,对于保证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十分重要。实现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第一,实现逐步减煤的同时,要考虑极端情况下,煤炭能够产得出、供得上、稳得住。为实现由煤炭向电的转换,煤炭技术需进一步突破,包括不断提高燃煤发电效率,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等。在新能源方面,尽快统筹、细化落实可再生能源规划,推进新能源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新能源技术也要不断适应大规模新型电力系统需求,通过对新能源发电功率的精准预测,解决新能源大规模消纳难题。

第二,系统科学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建立全国电力和煤炭交易中心,促进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实现能源增长保供,统筹煤电与新能源发电融合发展,确保稳定运行和系统平稳转型。

第三,加大科研力度。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型央企研发机构,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能源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以煤炭绿色开发、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煤炭清洁转换、先进燃煤发电等领域为重点,部署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基础研究探索、关键技术研发、重大工程示范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抢占创新制高点,为建设能源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制定相应政策。完善科技创新相关财政、金融和人才支持政策,加大对煤炭与新能源融合项目的立项,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煤炭和新能源融合发展的金融支持配套政策。坚持问题导向,加速培养研发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技术人才,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

(仲蕊/整理)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陈宗法:

煤电存续发展能力

亟需提升

2021年,电力装机占比47%的煤电提供了全国约60%的发电量,支撑了超70%的电网高峰负荷,承担了超80%的供热任务。煤电企业也是煤炭企业、铁路货运的最大客户。因此,煤电仍然是我国的主体能源。

“十四五”期间,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以及能源保供压力的增加,发电行业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即低碳化提前提速、市场化交易大增、一体化协同发展、智能化建设升级、电气化不断加快、国家化走深走实。其中,既有新的机遇,更有新的挑战,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

进入“十四五”,政策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特别是来自上游煤炭市场的严重冲击、“十三五”期间的煤炭煤电政策的持续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环境,导致煤电企业经营“入不敷出”,严重缺乏融资功能,面临着生存难、改造难、发展难、保供难。

提升煤电企业的存续发展能力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煤电企业要转变观念,找准定位,优存量、控增量,提高煤电灵活调节、兜底保供以及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要建立与新型电力系统相适应的煤电市场机制,以体现煤电的多维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政府部门要总结经验,未雨绸缪,综合施策,大力提升煤电企业的存续发展能力。

四是要落实“十四五”能源规划布局,政府、企业、社会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实现保障功能、清洁转型、经济发展三大目标的统一。     (仲蕊/整理)

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会成:

提升电力产业的含金量、

含新量、含绿量

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以及新型电力系统的逐步建立,煤电产业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利用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追寻国家战略,致力将集团打造成竞争力、创新力和可持续的综合能源企业。

集团通过“上大压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持续优化煤电结构,大幅提高能效水平,推动清洁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立足省内、拓展省外,将风电、光伏发电作为未来投资的主导方向。经过近两年发展,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至30.6%,电力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正在逐年大幅提升。

集团超前谋划、科学部署,完成了23台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机组最小发电能力降至20%,为清洁能源腾挪空间。完成了48台机组的供热改造,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下降。全面提升集团环境治理水平,坚持超低排放,有力推动了燃煤企业低碳发展。

坚持科技赋能,拓展应用场景,持续加大科技创新研发力度。持续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示范项目,同高校和科研院所联手,将科技成果转换为企业生产力。

构建了城市能源新工厂,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发展,积极拓展供电、供热、供气市场,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同时开发了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系统能源、虚拟可视化平台、智能化供热技术平台。配合灵活性深调运行方式,大幅提高了电厂的运行灵活性,逐步构建起新型能源工厂,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依托数字支撑打造运行管控新平台,与生产经营工作进行深入融合。依托电力交易系统、燃料管理系统等平台,提高了精准指挥能力和生产效率。(杨沐岩/整理)

中电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新型能源系统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王志轩:

正确把握煤电

在能源转型中的使命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煤电是否应快速退出?煤电企业已大面积亏损多年,这样的企业还有价值吗?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煤电正遭遇这样的质疑。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搞清煤电的定位。

对此,一定要清晰认知中国煤电在能源转型中的使命。

摸清我国当前的能源特性是解答这一问题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风电、光伏发展迅速,装机占比达28%左右,发电量约占12%,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但煤电仍是电力系统的主力电源,装机容量占比达47%,发电量占比约为60%。煤电装机及发电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8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

未来,对于煤电的发展战略,第一,要正确处理好转型与能源安全、低碳发展的关系。第二,要明确煤电定位,要以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确定煤电使命,即托底保供、系统调节、热电联供、综合利用、战略备用。第三,煤电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要继续发挥好电力、电量的主体作用;在推进“三改联动”时要充分论证,避免盲目改造;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措施要精准、协同拓展,发挥调整煤炭消费结构作用。第四,要建立与煤电使命相适应的政策环境,高度防范煤电生产经营困境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煤电退出历史舞台具有必然性,投资者主动建设煤电冲动已基本不复存在。当下的重点是,如何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使煤电机组更好地为可再生能源服务。同时,使煤电投资者有正常回报。    

(林水静/整理)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