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节能网

 

搜索

欢迎投稿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欢迎订阅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入编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诚邀广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地址:南京市苜蓿园大街52号      E-mail:jsjnw@jsjnw.org


版权所有:南京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1001093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

 

节能详情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典型经验

作者:
来源:
国家发改委
浏览量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3年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授牌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经过五年的努力,循环化改造工作取得一定实效,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18年实现了国家、省考核双进位,在全省国家级开发区中晋升1位、跻身12强。

一、开发区概况

2013年淮安经济技术开区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授牌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改造范围面积152.2km2,包括钵池、徐杨、枚乘、南马厂4个街道办和新港、张码2个办事处。开发区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一是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2.2亿元,可比价增长7.5%;2018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01亿元,同比增长12.5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二是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8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下降12.6%,氨氮排放量同比下降5.94%,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6.93%。三是社会效益显著。近年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循环化改造为契机,做大做强循环工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低碳理念已在企业、居民中深入普及。

二、主要开展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监管力度。一是成立了循环化改造领导小组。由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经发、财政、环保等各部门组成的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调度会议,调度项目进展,落实项目检查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为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加强资金监管。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开发区于2014年9月出台《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为专项资金使用设立了监管账户。对所有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实施一月一调度,定期和不定期对获得资金支持的项目投资完成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三是完善资金配套措施。出台了《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奖励办法》,设立节能减排奖励专项,每年拿出专项配套资金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并积极争取省、市节能、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不断促进园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绿色园区。

(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拉长延伸产业链条。以产业升级转型为目标,按照“产业链—产业集聚—创新集聚”的发展路径,强化企业间的联合协作,引进建设了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形成了技术关联、协作紧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条,着力培育了3种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一是构建了盐化工行业循环产业链。以纯碱生产项目为核心,以产品纯碱以及副产品氯化铵、氨、碳酸钠为龙头,打造纯碱循环产业链;以离子膜烧碱生产项目为核心,以产品烧碱以及副产品氯气、氢气为关键龙头,打造烧碱循环产业链;二是构建企业之间的循环产业链。宝利化学通过氯乙酸生产线改造项目,为园区安邦电化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氯气提供一种综合利用的途径,项目的副产品盐酸可为园区内天新化工及环氧氯丙烷项目提供原料,同时消纳自身产生的副产品盐酸542t,及园区离子膜烧碱项目产生的烧碱,园区中循环体系逐步完善。三是形成了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发展模式。建成富士康(淮安)科技城6MW、精石13.2MW光伏屋顶发电项目和港发15MW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4.2MW。通过实施开发区路灯节能改造工程,推进开发区178条道路路灯节能改造,节电率达到42%以上。在主产业链之外,扩展延伸了资源综合利用静脉产业循环链条,热电项目产生的粉煤灰用以建材综合利用,不仅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为企业创造了额外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建成蓝天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我区乃至全市以及周边地区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难的问题,现每年可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危险废物9000吨。以节水为基础,加快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等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并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专业化、社会化。完成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升级改造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万吨/天。推进开发区热电公司锅炉除尘脱硫脱硝改造,有效的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并用一台大容量、高效率的220t/h锅炉,来替代相应炉况较差的3×75t/h锅炉的运行。项目较技改前每年节标煤量为10227吨,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能源,并能长时间平稳地满足经济开发区企业用气的需要,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四)加快完善配套措施。开发区建设了循环经济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共分7个模块,分别是循环经济信息标准化、基础信息库、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循环集成管理系统、循环技术引智系统、循环经济监管及引导系统、循环经济信息共享移动平台等。该项目的运行,促进开发区内企业综合利用废弃物,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依托软件园、科教产业园、开发区设立了2座院士工作站、1座博士后工作站,建成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淮安高新技创新中心等12个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并合作设立12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园区企业与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并与更多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基地,与高校、科研单位广泛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依托金网物流园搭建物流信息化平台;引进了南京银行、交通银行、紫金保险等多家金融机构,搭建金融平台。

三、取得成效及经验

(一)机制体制逐步完善,循环经济动力持续增强。循环化改造期间,开发区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和实践推进园区循环经济的良好做法,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机制体制。一是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实行一名管委会领导负责、一个单位主办、一支队伍攻坚、一套办法管理、一套方案推进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促进了园区的高效规范运转和循环化改造工作顺利完成。二是第三方服务机制。自创建以来,开发区转变发展思维,借助社会专业化服务资源助力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解决园区开展清洁生产、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碳排放核查等工作中的困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创新驱动机制。开发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把加强科技研发、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驱动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动力。

(二)统计系统不断健全,“互联网+”深度融合。围绕园区循环化改造指标体系,开发区加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统计手段的有机融合。一是明确责任分工。开发区明确由经济发展局牵头,各乡办、园区经济发展办为责任单位,企业为主体的模式,由经济发展局统计中心定期汇总并核算。二是完善互联网平台。依托统计中心“一套表”制度、循环化改造信息平台,对园区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用水、用能情况形成了月报制度,能够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的经济、水资源、能源利用情况,为循环化改造指标核算提供原始数据。三是发展智慧园区。在污水处理厂、锅炉自备企业等重大污染源排放点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并与上级环保部门联网,启用大气监测平台,提高了污染物排放的在线监控能力。

(三)做强优势产业,铸造区域特色品牌。近年来,园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由以盐化工、传统机器制造工为主导的园区,逐步调整为盐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协调发展的局面。2018年,承担循环化改造任务主要企业实联化工、麦道农化、艾科维科技、宝利化学等20个项目直接经济效益达到30亿元,带动就业约5000人以上。企业发展动力增强,威博液压、威灵电机、锦乔生物等增长迅猛,敏安汽车工厂竣工、新车亮相,鹏鼎科技全年开票超80亿元,园区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四)促进产城融合,助推循环经济社会化。循环化改造期间,开发区从全局出发,以重点项目为引领,加强生产生活链接,推进物质、能量等主要资源交换流动,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把循环经济贯穿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在苏北率先创成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农村综合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垃圾收集率、处置率达100%,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完成“十个必接管”目标。借助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契机,政府、企业、公众合力加强循环经济文化宣传,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实现园区循环经济着力于生产领域、普及于生活领域、植根于文化领域,形成循环经济社会层面全覆盖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

(五)创新招商模式,推进园区“自发式”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循环化改造期间,开发区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连续十一年成功举办台商论坛,助推淮安开放度、美誉度加速提升,获批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制定了适合园区的鼓励外资引进政策:园区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对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等循环经济补链项目实行相关税费减免,实现园区根据自身需求,在市场规律主导下自发引进关键补链和延链项目、发展循环经济,自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走出了从机制体制源头改革推进园区自发式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路子。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