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节能网

 

搜索

欢迎投稿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欢迎订阅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入编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诚邀广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地址:南京市苜蓿园大街52号      E-mail:jsjnw@jsjnw.org


版权所有:南京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1001093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

 

节能详情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

作者:
来源:
国家发改委
浏览量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高规格发布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对各地区、各部门准确把握发展新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经济发展加快注入绿色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明确要求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这是实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源于发展,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气候变化表象是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发展路径不同、发展目标不同、发展方式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规律也各不相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越来越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全球大多数国家已经签署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在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并努力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新目标。许多国家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英国等国家还通过立法予以明确。温室气体减排已逐步成为各国的共同行动,成为人类的一场“自救”运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2020年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下一阶段发展目标是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一直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9年与2005年相比,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8.1%,提前超额完成对国际社会承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2020年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特别是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国要用不到10年时间实现碳达峰、用不到30年时间完成从碳达峰向碳中和过渡。与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实现碳达峰、再经历60-70年时间从碳达峰向碳中和过渡相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速度更快、力度更大、任务更艰巨,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的责任和担当,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和普遍赞誉。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彰显了我国携手各国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保护地球家园的雄心和决心,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坚持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大国担当。

经济发展导致的碳排放问题,必须要通过更好地发展加以解决。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必须要更好统筹经济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先发展后减碳、先高碳再低碳的弯路,走出一条以低碳方式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全新发展道路。

二、推动构建绿色经济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途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根本上要依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经济走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这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途径。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本质上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逐渐“脱钩”。要顺利实现脱钩,必须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动经济体系全面绿色升级,这就抓住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牛鼻子”。

《意见》对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的绿色转型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要求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为重点率先突破,做好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这就要求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散乱污”企业分类实施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等措施。要从严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绿色化改造。要求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从国际贸易上看,要推动国际贸易高端化发展,建立绿色贸易体系,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从严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出口,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三、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近90%,占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的近80%。能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的绿色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源消耗总量过高,将加大能源供应转型的压力,拉长能源体系低碳转型周期。《意见》从控总量、优结构等方面作出了具体安排。要求坚持节能优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这就要求把节能和控制能源消费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用能预算等管理制度,推动能源资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做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术升级和能源管理能力提升。要求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这就要求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稳步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要推广燃煤电厂超低能耗改造,鼓励发展储电、储热等储能系统。要加强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对光伏、风电和水电发电能力的预测预警,使电力调峰系统、储能系统能提前做好准备、及时发挥作用。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步伐,进一步推进电力、天然气、热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构建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生产使用相匹配的现代能源体系。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互补互济、融合发展,防范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过程中在个别地区、个别能源品种、个别时间段出现断供风险。要以数字化、智能化作为能源供需两侧协调互动、互补互济的桥梁,推动能源系统加快智能低碳升级。打通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堵点,增强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弹性和韧性,推动能源系统全产业链低碳转型。

四、加快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催化剂和加速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目标,离不开更大力度的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意见》专门就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进行部署,要求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并就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针对规模化储能、氢能炼钢、燃料电池、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二氧化碳化工等深度减碳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组织国家级重大专项开展攻关。加快推广近零能耗建筑、电动汽车、热泵供暖、工业余热供暖等节能低碳新技术,推行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共享交通、产城融合等节能低碳新模式,推动视频会议、远程医疗、网络教育等线上经济新业态加快发展,加快用好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节能减碳。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为主体,发挥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作用,探索园区化、商圈化、社区化集中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综合示范和推广新途径,推动绿色产业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互利共赢。探索大数据、云计算、数据爬虫、区块链、数字孪生体等信息技术在碳排放源锁定、碳排放数据分析、碳排放监管、碳排放预测预警等场景应用,提高数字化减碳能力。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等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形成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市场预期。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