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节能网

 

搜索

欢迎投稿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欢迎订阅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入编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诚邀广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地址:南京市苜蓿园大街52号      E-mail:jsjnw@jsjnw.org


版权所有:南京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1001093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

 

节能详情

完善煤炭储备制度刻不容缓

作者:
来源:
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
浏览量

日前召开的全国能源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发改委针对煤炭保供工作提出“三改革、一协同”,即深化煤炭中长期合同、煤炭储备制度、煤炭交易制度三项改革,协同保障重点区域煤炭供应。会议指出,近几年煤炭储备能力不足,正是导致煤价波动幅度加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按照我国能源储备制度建设要求,煤炭领域要形成15%左右的能力储备,折合约6亿吨储备量。

建立健全煤炭储备制度,是一项保供应、稳价格的有效手段。早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已提出加快推进相关工作。但据多位业内人士证实,该制度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非但未达预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煤价波动,甚至成为部分企业眼中的“负担”,改革迫在眉睫。

扮演库存的“蓄水池”“调节器”

煤炭储备制度的加速建立,始于2008年南方五省雨雪冰冻灾害。2011年2月,国家发改委报送煤炭应急储备方案并且获批。“十二五”规划首次将煤炭储备与石油、天然气并列,纳入国家储备体系。

“2011年发布的《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提出规范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管理,提高应急状态下的煤炭保供能力。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由中央政府委托煤炭、电力等企业,在重要煤炭集散地、消费地、关键运输枢纽等地建立,用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导致煤炭供应中断或严重不足情况,由中央政府统一调用煤炭储备。”能源行业专家叶春介绍,对于部分特殊行业,煤炭储备更是现实之需。例如电力企业必须储备一定量的煤,以保证生产连续性和电网安全性,电厂库存通常在15天满负荷基础之上。

中国能源研究会高级研究员牛克洪进一步称,例如为应对突发状况,某地区需紧急启动备用机组。“备用电源要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补位,煤炭供应成为重中之重。首先就要看能拿出多少煤,现货储备为最佳选择。”

除应急保障,煤炭储备还可根据市场需求而动态调整,扮演库存的“蓄水池”和“调节器”。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副理事长徐亮表示,当煤炭供不应求、过度涨价时,动用储备、释放存量,可防止产供需各方、尤其是中间环节囤积惜售,避免煤价剧烈波动。煤炭出现供过于求、价格大跌,可引导相关各方多存煤,通过加大储备力度促进平衡、稳定价格。

“若因储备不当导致煤炭供需从紧,在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情况下,应急保供也难以实现。”徐亮称。

储备能力不足,企业意愿不高

本应是一项保供应、稳价格的制度,为何反而加剧波动?记者了解到,储备能力不足是主要因素。

徐亮表示,“十三五”以来,化解过剩产能和安全大检查强力推进,煤炭去产能任务超前完成,客观导致可储备的产量减少。同时,煤炭铁路加速建设、铁港联运能力提升、北方七港吞吐量提高,运能越发达、物流越便捷,在一定程度上越是压缩储备空间。“下游要煤,直接就能拉走,留给储备的存量少了。”

在此背后,进一步暴露煤炭储备制度运行的更多问题。“实际上,这项制度近年执行得并不算好,各方抵御市场波动能力较弱。最近煤价又有提高,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涨到接近600元/吨。”叶春坦言,政府希望设立最高、最低库存来调节煤价,但商品存在天然的价格波动。煤价低时,消耗往往也比较低,此时买煤反而减少;煤价高时通常也是用煤旺季,买得越多越是供不应求。因此,实际运行出现了背道而驰的现象。

叶春还称,由于储备需要成本,长期保持煤炭储备意味着资金积压,还会增加煤炭损耗成本,对于电厂经营成本是不利的。

类似情况也存在于煤炭企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煤炭储备基地建设投资大、运营成本高,盈利能力不强。“煤炭现货储备面临易风化、易变质及自燃等风险,无法长期间存放,一般10天左右就要拉走并重新再存。对于煤企而言,来回倒煤、堆煤并不挣钱,储备成本越高、煤炭价值越会下降,甚至出现成本与价格倒挂,有基地一年土地租金可能比收益还高。”

该人士称,这也是为何企业不愿意、不积极参与执行的原因。“我国煤炭产需区域布局成逆向分布,煤炭储备基地分散。2013年底,国家曾规划重点建设11个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及30个年流通规模2000万吨级物流园区。直至目前,基本没怎么落实。”

做好“三个挂钩”,落实储备责任

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6亿吨储备由两部分组成。4亿吨为市场主体商业库存,暂不做硬性要求,按已有制度推行。2亿吨为社会责任储备,与使用进口煤、煤炭消费量及产量挂钩。其中,各省按消费量的5%进行储备,煤炭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消费企业按2:3:5进行承担。

“煤炭储备是保障能源安全、强化煤炭兜底的抓手。就像我们有吃的,不代表无需粮食储备。”徐亮建议,尽快完善国家煤炭应急储备体系,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需求及功能,建设煤炭储备基地,因地制宜落实到每一个区域、省份甚至各个基地,具体到启用条件、启用时间等细节。例如,云贵川等产地年年缺煤,但运输偏高、运能不足,可建立煤炭洗配储备基地,自用与外购兼顾;类似于河北、山东、河南等港口枢纽区或铁路集散地,万一遭遇运输中断,有储备可防止断供。

叶春也称,由政府寻找一些关键地点,建立储备基地存放一些优质煤炭,类似“储备粮”“储备肉”的作用,一旦供不应求,即可投向市场、平抑物价。“重点储备由政府出资或支持建设、出面操作运营,可减少商业方面的影响,真正发挥社会效益。”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煤炭储备不是简单把煤存起来,光靠政府力量并不够。为调动企业积极性,也要考虑如何降低建设运营成本、提高储备基地市场竞争力。“比如通过税费减免、手续简化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

叶春提出,目前,流通环节一部分煤炭掌握在贸易商手中。市场供应收紧时,难免出现制造、放大紧张气氛等情况,由此将手中煤炭抛出以获取更多利润,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也削弱储备煤的效用。建立煤炭储备,还要与打击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相结合。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