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节能网

 

搜索

欢迎投稿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欢迎订阅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入编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诚邀广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地址:南京市苜蓿园大街52号      E-mail:jsjnw@jsjnw.org


版权所有:南京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1001093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

 

节能详情

供需对接让节能服务精准发力

作者:
来源:
中国能源报
浏览量

  “杰锎节能泵可将常规循环泵的实际功率降至20%—60%,而流量、压力等参数保持不变,但很多企业没有渠道了解我们的产品,河南市场还没打开。”浙江杰锎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同海说道。

  “我们试用了一批杰锎节能泵,根据验收单结果来看,单台耗电量从1800千瓦降至1250千瓦,节电率达到27%。”河南孟电热力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姚守祥说。

  9月18日,在国家节能中心主办的河南省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对接会上,27家技术供给企业与100多家技术需求方进行了面对面洽谈沟通,像这样“牵手成功”现场签约的企业还有很多,节能技术服务正成为推动创新增长的重要着力点。

  催生新的市场空间

  国际能源署(IEA)表示,要实现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度控制在上升2℃以内的发展目标,全球的节能和提高能效的贡献率要达到49%。随着世界各国纷纷签署《巴黎协定》,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第一能源’正成为全球共识。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节能技术改造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徐强表示:“节能技术改造是一项共赢举措,能够推动用能企业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发展,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贡献,为百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一系列生态环保政策出台、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电力体制改革等纷纷落地,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双控”目标催生了新的市场空间,节能服务产业正蓬勃发展。通俗地说,节能服务就是通过专业的第三方为企业及项目提供服务和支持,一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提供相关服务。

  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提到,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其中,实施节能减排工程,组织合同能源管理推进等节能重点工程,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形成3亿吨标准煤左右的节能能力,到2020年节能技术服务产业产值比2015年翻一番,预计规模达到6000亿元。

  技术转化为效益

  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统计,2017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41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全国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6137家,行业从业人数68.5万人,合同能源管理投资形成年节能能力超过3800万吨标准煤,年减排二氧化碳突破1亿吨。

  此外,2017年节能服务公司获得的各项授权专利约4300项,其中发明专利约1500项。项目规模逐渐大型化,年节能量在10,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占比超过1/4,较往年有所提升,节能服务产业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此次召开的河南省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对接会,就是典型节能服务的缩影。

  “这次对接会推动先进节能技术供给方与需求方直接对接,并配套金融服务,把节能成效落实到具体项目上,让先进节能技术能够用起来,可以在解决需求和实际问题中倒逼技术创新,更加有效地发挥节能技术对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徐强表示。

  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史作廷在会上表示:“我们作为中间人为节能技术供需企业提供合作平台,形象地说就是‘媒婆’,他们能够洽谈成功签订合同,就是‘领证’了。这次大会,7个项目签订合同,12个项目达成合作协议,所有项目带动资金20亿元以上。”

  亟待打造综合节能服务

  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既需要继续强化末端治理,更需要从源头上节能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技术改造就是“良方”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节能技术服务信息不对称、供需对接不顺畅等问题。

  “我们自主研发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是全国电机行业唯一入选国家节能中心‘重点节能技术应用典型案例’的电机,在濮耐昆钢电机系统中成功应用,综合节电率达到36.63%。但了解我们产品的人并不多,除了我们自身加大宣传外,希望国家在节能服务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鸡西德元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德元在与会期间告诉记者。

  像鸡西德元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对技术供给方来说,高效节能的产品“少人问津”,而对技术需求方来说,不知道去哪里找对应的节能产品,这其中哪里出了问题?

  节能服务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目前,行业内的节能服务公司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模小、信用等级较低,可获得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而公共机构等市场并未完全释放。因此,市场开拓难度很大,诸多因素拉低回收期。

  对此,朱霖对节能服务产业的未来前景进行了一系列展望:“对政府来说,未来政策扶持方向是要创造健康的市场环境,形成综合能源节能项目的长效机制,通过规范市场和升级市场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对于产业自身来说,要构建生态环保领域‘原始创新中心+基金投资’的新型模式,加速生态环保领域原始创新、高端、硬技术落地。”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